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第二节 广泛开展敌工城工工作(三)

时间:2019-11-05 14:24:49文章来源:

  石门集中营是日军在华北设立的关押、训练战俘并向东北、日本输送劳工的机构。在战俘、劳工里,有一部分是中共党员。他们被俘后,绝大多数政治立场坚定,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和党的机密,并千方百计在集中营里寻找党的组织。他们利用干活的机会互相了解被捕情况和捕后的政治思想表现,互相鼓励,交流同敌人斗争的办法,这为集中营里中共组织的建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当时,在集中营里形成了两支共产党的力量,一支是以冀南第五地委书记王泊生为首的地方党员干部,另一支是抗大二分校直属的抗三团的军队党员干部。这些党员干部思想觉悟高,其中有一些老红军,不仅立场坚定,而且斗争经验丰富。他们一进集中营,就积极了解情况,筹备成立党的组织。原抗三团组织股副股长谷自珍被捕入营后,联系了10余名抗三团的党员,秘密成立了党的支部。因成立是在6月1日,遂定名为“六一特支”,谷自珍任书记。支部成立后很快将几十名原抗三团的被俘人员团结在了自己周围。原冀南第五地委书记王泊生在1942年反“扫荡”时被捕,他联系几名共产党员成立了党的“同情小组”。后在“同情小组”的基础上组建了“六一八支部”。

  在开展活动中,王泊生和谷自珍取得了联系,经协商决定,两个支部合并,称“六月特支”。由王泊生任书记,谷自珍任副书记兼组织委员,刘亚龙任宣传委员,有党员20多名。规定组织与党员之间单线联系,不发生横的关系。后来随着人员流动,一些新入营的党员干部被吸收进来,最多时该支部党员约百余人。“六月特支”斗争的总方针是教育群众,团结对敌,保存力量,等待时机。基本任务是对党员(尚有部分党员未进入支部)群众进行革命气节教育和形势教育,坚定革命立场,树立抗日必胜信心;宣传党的抗日路线、政策,揭露日军的反动本质和欺骗行为;在可能条件下,开展对敌破坏活动;寻机与营外党组织取得联系;在管教人员中开展工作,利用日军向外输送劳工的机会,向外输送党员、干部的力量;慎重地发展壮大党的组织。

  特别支部成立以后,经谨慎细致的工作,除个别科室的战俘管理干部外,多数在“特支”的掌握之下。“特支”所属党员们通过个别谈心、单线联络,把大多数战俘团结在了一起,运用革命的两面手段,同敌人展开了各种斗争,并且很快改变了集中营的政治气氛。在集中营的墙头上、厕所里不时出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战到底”等标语;每天点名抵制喊反动口号,只张嘴不发音,或把“消灭共产党”变成“拥护共产党”,“打倒八路军”变成“壮大八路军”等;干活不是磨洋工就是小破坏。休息时同下层日本兵谈天论地做争取工作;利用战友、老乡等关系私下相互告诫,不真心给日本人干事,利用合法形式在战俘中宣传爱国主义、民族气节。每晚收工回来,大家聚在一起,互相讲“苏武牧羊”“岳飞抗金”“戚继光平倭寇”等故事或交流运用策略整治敌人的经验。对新来的战俘劳工,是主动投敌的叛徒、汉奸给予孤立打击;对斗争坚决的革命同志给予保护关照。原冀中第十军分区司令员朱占魁贪生怕死,投靠日军,“特支”就发动狱中人员孤立他;对同朱一起被捕、以死抗争的冀中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王文波则设法抢救、照顾。一些被“特支”教育争取过来的战俘管理人员,对未暴露身份的军、地领导干部被俘入营的,就想方设法为其改口供、编造假身份给以保护。有的通过同情劳工的朝鲜翻译,把党的一些干部按老残处理,获得释放,或把活人藏在死尸下面,由拉尸队拉出集中营。后来,“六月特支”的工作越来越活跃,除集中营的教育科外,党的工作和影响已经深入到其他所有科室,有的科甚至完全为我所控制。共产党员可以公开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一些新入营的战俘党员很快与“特支”接上了关系,开始了新的斗争生活;一些被俘的国民党士兵受共产党员的影响,表示将来要到根据地去。从1942年6月到1943年,是集中营里党的工作最活跃的时期。

  “六月特支”之所以能牢牢地掌握集中营的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是与管理科室内隐蔽的共产党的地下工作组密切配合分不开的。他们借机将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安插到石门集中营,同时解除了一些可靠干部的战俘身份,让他们在集中营担任教官、助教、职员,组成了一个潜伏在战俘集中营里,受晋察冀军区情报处、冀中第六军分区和冀中公安局多头领导的党的地下工作小组。集中营生活条件恶劣,战俘劳工死亡率极高。他们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以保存人力、保护劳工的名义向日本人建议,部分改善了劳工的生活条件。集中营往往不定期释放老残病战俘,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小组就把一些有病的党员干部年龄由小改大,病情由轻改重,瞒过日本人送出去。日伪机关经常到集中营挑选铁杆汉奸和“老实可靠”的人为其所用。地下工作小组就趁机把我方被俘的党政干部送出去。据统计,地下工作小组先后共送出3批160多人,这些人绝大部分都返回了根据地。日军每次“扫荡”根据地前,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总要派人来石门搞情报,并先到集中营向战俘了解“扫荡”区域的情况,同时抽调战俘为“扫荡”部队服务,如去哪儿“扫荡”,要哪儿的战俘;“扫荡”分几路,带路的战俘也分几路。根据这些情况,地下工作小组都及时把情报送到根据地,使根据地军民免受重大损失。

  在集中营经常有成批的人被送往外地当劳工,“特支”领导成员也因外送劳工,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自谷自珍、王泊生之后,赵秉钧、李振军、朱韬、石岩等先后担任特支书记。另外,每走一批劳工,“特支”事先就知道了名单,便在出发前把其中的党员组织起来,根据党员多少成立支部或小组。同时布置任务,途中能跑则跑,无论谁回到根据地都要向党组织汇报集中营和“特支”的情况,请求派人领导和指示。跑不掉的到达目的地后,尽快在群众中扎根,积极与地方党取得联系,开展斗争。从石门送往各地的战俘劳工在当地先后建起了党的秘密组织,如本溪茨沟支部、本溪柳塘支部、阜新新邱特支、阜新高德特支、日本北海道党小组等。“六月特支”像一架播种机,把抗日的火种播撒到了华北、东北乃至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