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第一节 抗日军民艰苦的反“蚕食”、反“扫荡”斗争 (五)

时间:2019-10-11 10:09:50文章来源:

  五、太行一分区军民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1941年,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3次大的“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和经济掠夺、封锁政策,同时深化奴化宣传。1942年,日军对太行区“扫荡”,采取“铁环合围”、捕捉奇袭、纵横“扫荡”、反转电击、辗转剔抉、梳篦式“清剿”等战术,继续实行“三光”政策,大肆烧杀抢掠,5000人以上的“扫荡”就达4次,总兵力达4.8万余人。1941年5月15日,日军调集重兵对太行区开始空前规模的夏季大“扫荡”。5月17日,日军出动2.5万余兵力,从正太铁路、平(定)东、和(顺)东、邢台等地,奔袭合击测鱼(今井陉)、黄北坪、浆水、将军墓一带。日伪军在飞机掩护下企图经元氏直扑邢台西部山区。当行至井陉(南)、元氏交界处的割髭岭村时,受到太行第一军分区第三十一团、井陉(南)独立营以及割髭岭村民兵的英勇阻击,毙敌30余人。敌不得不分两路连夜兼程赶路。一路绕道井陉(南)胡家滩,经雁过口、尖山进入赞皇;一路到岭下,经三道坡、胡家庄、褚家庄、时家沟、西台城进入赞皇。我第三十一团一个连尾追至赞皇,在秦林南山同数十倍于我之敌进行激烈的肉搏战,给敌人很大杀伤。并咬住敌人不放,追至临城、内邱等地,前堵后截打击敌人,使该路敌人未能按计划赶到合围地点,为该地正在转移的抗大总校争取了时间,使千余名学员从这个缺口跳出了敌人的合击圈。在反“扫荡”作战中,元氏、井陉(南)、获鹿(南)、赞皇等地县、区武装和民兵就地坚持斗争。驻元氏日伪军每天“扫荡”少则一两次,多则六七次。县、区党政干部和县、区武装坚持“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在敌分进合击时,所在村庄及周围地区的民兵利用熟悉的地形开展山地麻雀战,或以石雷、冷枪、滚石阻击、侧击敌人,袭扰、围困敌临时据点,断其补给,使其不敢轻易出剿,迫其撤退。在抗日军民的英勇抗击下,至6月20日,太北区军民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日军在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扫荡”“清剿”的同时,还在边缘地区进行跃进“蚕食”。7月底,日军占领元氏仙翁寨、北沙滩及南正等地,然后以扇面辐射状态向西部推进。在牛家庄、北马、西岭底、旷村、西台城建起炮楼,并在这些炮楼间依山就势挖沟建墙,建起了第三道封锁线,把敌占领区向西推进了10至15公里,元氏、赞皇抗日巩固区大为缩小。10月以后,日军又把推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和“跃进蚕食”结合在一起,更加疯狂地修堡挖沟,加紧对根据地封锁,在敌占区进行清乡。从1942年起,百年不遇的旱灾侵袭赞皇、元氏、高邑等地。根据地党政军机关、部队、县区游击队及人民武装缺吃少穿,部队伤病员的死亡率增大。为了遏制敌人的“蚕食”进攻,扭转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困难局面,太行一分区各县开展了英勇的反“蚕食”斗争。敌人的封锁沟(墙)和公路、点碉是敌对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和实行经济封锁的重要手段。因此,反封锁就成为军民对敌斗争的重点之一。敌强拉民夫以武装警戒掩护抢修堡垒和封锁沟(墙)。各堡垒间距离只有1.5公里左右,敌火力射击可以互相支援。环境虽然很残酷,但抗日军民对敌斗争的决心更大,办法更多。赞皇、元氏游击队和民兵,在敌修建封锁沟(墙)时,混入民夫之中,鼓动群众消极怠工,转修为破。或武装袭击,解散民夫;或秘密逮捕站岗巡视的自卫团,教育他们在破墙填沟后再报警。有时还组织沿线群众进行大规模的平沟破路活动。由于群众掩护和民兵游击队警戒,日伪军龟缩在堡垒里而毫无办法。

  在巩固区大部被敌“蚕食”后,赞皇县委、县大队建立了3个指挥部,以独立营一部深入敌后活动,一部配合各区基干队及民兵在正面与敌人进行胶着的斗争,破坏与阻碍敌人建堡挖沟。同时为了对付敌人的突袭包围,在敌跃进线以后地区建立第二民兵武装。在敌可能建据点或变成新敌后的村庄,准备与敌“维持”,建立革命的两面政权;在“维持”村庄对群众进行革命气节教育;在敌已占领村庄利用武装力量打击汉奸、特务分子,发动群众开展反“接头”斗争。1942年8月,在太行第一地委、第一军分区领导下,元氏县委总结过去的斗争经验,制定了“敌进我进,向敌后之敌后进军”和“面向敌占区,面向交通线”的行动计划,组建武工队,深入敌后“格子网” 内,以锄奸开路,坚持武装斗争为主,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伪军,建立革命的两面政权,团结各界抗日人士,恢复和整顿敌占区党组织,建立秘密游击小组进行游击活动。为了加强敌后斗争的组织领导,太行第一地委、第一专署把高邑武装工作队和赞皇县抗日政府前方办事处合并成立高赞前方办事处,领导高邑平汉铁路以西及赞皇第二道封锁沟以东敌占区的对敌斗争。8月31日,太行第十一旅百余人与元氏、赞皇两县基干队共同袭击高邑火车站,火烧了敌人的发电机和汽车运输等主要设施,捣毁敌警察所,俘日本工作人员3名、伪军9名。之后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工作人员多次返回高邑,重接老关系,处决汉奸特务,重建各村抗日政权,团结地方上层人士,逐渐打开了局面。在强大政治攻势下,赞皇县不仅恢复了原有村庄和个人地下关系,而且开辟了新区,建立了新关系,甚至在敌人控制的县城里也有了我方联络点,不仅能征收些粮款,还建立了秘密的党组织。特别是五马山以东各村,实际成了半公开的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边缘区,几乎每天都有战斗。赞皇50天内参加反“蚕食”斗争的民兵就有5300多人次,战斗200多次。

  1943年3月,为适应被敌分割的形势,有利于普遍开展群众游击战争,太行第一专署调整区划,将原高赞前方办事处所辖区域和元氏槐河以南地区合并,成立高赞元县;撤销元氏县、获鹿(南)县建制,原元氏槐河以北、县城以西以北地区,获鹿(南)县地区,井陉金良川一带合并成立元获县。经过调整,建立了党的一元化领导机构,逐渐扭转了敌后的被动局面。高赞元县连续伏击了敌警备队自行车班,烧毁了北羊角炮楼,不少死心塌地的汉奸被我处死。敌占区、边缘区的敌人感到其后方不安稳,撤掉了断梁岗、南潘、龙堂等一些孤立分散的炮楼。未撤离的敌人也提心吊胆,有时虽出来“扫荡”,但猖狂气焰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