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第一节 粉碎日军的围攻与“扫荡”(四)

时间:2019-09-04 15:35:36文章来源:

  四、元氏、赞皇抗日军民参加反九路围攻斗争

  冀西是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东北前沿阵地,是日军“扫荡”的重要目标之一。1939年,日军在该地大的“扫荡”就有两次:一是1939年一二月间,日军从正太路出动6000余兵力对晋冀豫腹心地带的大“扫荡”,残酷程度是空前的;二是1939年七八月间,日军5万余兵力从正太、同蒲、平汉、道清各线县城出发,对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进行第二次九路围攻,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前所未有。这两次均被一二九师主力部队和地方党组织、地方武装彻底粉碎。

  1939年夏秋之季,活动在晋察冀边区行唐、正定、新乐、藁城等地的范子侠部转移到正太路南。11月中旬,在武安宣布脱离国民党,接受一二九师的领导,改编为平汉抗日游击纵队。为避免摩擦,范子侠率平汉抗日游击纵队北移元氏、赞皇西部山区。驻冀西地区的国民党九十七军军长朱怀冰指令十三支队乘平汉游击纵队行军劳顿之机,突然发起进攻,使平汉游击纵队伤亡250多人。1940年1月12日拂晓,一二九师参谋长李达、晋冀豫军区政治委员黄镇在赞皇黄北坪坐镇,三八五旅旅长谢富治亲临前线指挥,平汉游击纵队和七六九团组织反击,从凌晨2时至下午3时坚持战斗,将十三支队大部歼灭,少部四处逃散。1月15日,日伪军从石门、赞皇、元氏、井陉(南)、获鹿(南)、平(定)东、昔(阳)东、阳泉等地出动2500多人,混杂十三支队残部,以6架飞机配合,分9路向赞皇、元氏、平(定)东三县交界地带的八路军合击。其主要进攻路线是:井陉敌一路由秀林经割髭岭到元氏,一路由微水经良都到元氏;另一路由障城到平东南孤台,然后分为两支,一支由杨庄经狼窝到赞皇,一支由胡家滩到高家峪;获鹿(南)敌一路由西铜冶到元氏,一路由山下尹村到元氏;栾城敌由窦妪到元氏等等。每个据点日军出动300人左右,以窦妪为最多,约800余人。其目的是寻找八路军三八五旅主力部队作战,围剿获鹿(南)、井陉(南)、元氏、平(定)东等县委、县政府机关和抗日工作人员。

  1月15日,日军及国民党军十三支队千余人沿许亭川而上,寻平汉纵队决战,一路奸淫烧杀,遭害百姓。为了保卫抗日根据地,平汉游击纵队和赞皇县游击队及当地群众同敌人展开激战。平汉游击纵队在三阵村将敌重重包围,敌左突右撞,多次试图从许亭、田村向赞皇县城逃窜均遭失败。许亭三日激战,敌伤亡极大,最后拼全力绕道东北,才在赞皇县游击队的层层伏击、阻击下,经黑石向元氏县西台城方向溃逃。同日,六七千名日军从石门、铜冶、山下尹村、窦妪、障城、微水等地向长峪、割髭岭、东西台城[1]合围而来,企图一举歼灭在该地区活动的三八五旅主力,摧毁获鹿(南)、井陉(南)、平(定)东、元氏等县的抗日政权。这时,在元氏反击顽军的主力部队已经转移,仅有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一个排和第二军分区一个排看押2000余名俘虏和缴获的大批物资。面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元氏县委、县政府决定带领干部向西山转移,并逐渐向平东县雁过口(今属井陉)一带会集。傍晚,雁过口四周的测鱼、胡家滩、苍岩山、老牛峪、高家峪、佃户营、胡家庄、南北正等地遍布日伪军。几个县的几千名抗日干部被包围在从杜家庄到冯家庄一条长不足5公里、宽不足3公里的山沟里。在此紧急情况下,各县分路突围。元氏县委、县政府决定分四路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晋冀豫军区第二军分区独立支队二大队政治委员张国传、元氏县长姜纪五,亲率八路军一个排和县警卫队150余人与敌抢占郭家口。他们以劣质武器英勇作战,阻敌前进,为机关干部转移赢得了时间。但警卫队以中队长智中延为首的第三中队24名队员为掩护其他人员撤退全部壮烈牺牲。

  在被围的第二天凌晨骤降大雪,尺余厚的大雪给突围增加了困难。人们在弥漫的雪雾中探寻道路,互相拉拽着一步一跌艰难地摸索前行。三四天后,突围的军民饥寒交加,当地的老百姓领着他们到地里挖冻蔓菁充饥,端来冷水为他们浸泡手、脚,医治冻伤。1月18日,突围人员分别从昔东、岩庄、井陉割髭岭、元氏佃户营、胡家庄等方向胜利突围。

  1月20日,一二九师参谋长李达、太行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秦基伟、政治委员高扬在赞皇黄北坪下达反击作战命令。随即,三八五旅主力及独立支队二大队等八路军武装,从臬落镇、许亭等地向元氏县南、北正进击,神速切断部署在沿西山一线日军的退路。马岭、南佐一战,歼敌800余人。敌在22日全部被迫撤退。至此,历时八昼夜的反日伪军九路围攻胜利结束。

  反围攻的胜利,粉碎了日军在冀西消灭八路军主力和抗日民主政权的阴谋,使抗日武装力量与专事摩擦的顽军的阵线更加分明,对以后的反顽斗争更加有利。同时冀西抗日军民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为今后进行更加残酷的斗争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1]当时,获鹿(南)县政府驻地在井陉长峪村;割髭岭村自清朝始,就分为东割髭岭和西割髭岭,分属元氏、井陉管辖。抗战时期,元氏、井陉县政府都曾在这里设置。井陉(南)县政府驻地在西割髭岭,元氏县政府驻地在西台城,也曾驻在东割髭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