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第二节 石家庄四个中共特(地)委及专署(办事处)、军分区的成立 (二)

时间:2019-08-01 17:18:50文章来源:

  二、中共冀豫晋区冀晋特委—中共晋冀豫区晋冀特委的成立及晋冀豫二分区的开辟

  中共冀豫晋省委—中共晋冀豫省委配合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建立了冀豫晋省冀晋特委—晋冀豫区晋冀特委、晋冀豫军区第二军分区。以冀豫晋省委常务委员杨秀峰为特派员的冀西民训处在冀西一直履行着抗日民主政权职能。到1938年10月,该地区已成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井陉会议后,平汉线省委撤往山西平定地区,冀西民训处先后撤往娘子关和昔阳县。此时,八路军一二九师主力挺进到平定东南,开辟冀豫晋地区。1937年10月,撤销平汉线省委,组建冀豫晋省委。省委成立后,即同一二九师会合,共同担负起创建冀豫晋(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任务。一二九师抽调大批干部和部分连队组成工作团和游击队,分散到各地与地方党组织相结合,组建县委或工委,开辟抗日工作。冀西民训处主任杨秀峰决定,冀西民训处随同一二九师东进部队转向冀西,并到一二九师驻地协商东进,建立冀西游击队和抗日根据地等问题。

  七七事变前夕,赞皇县有中共党员百名左右,党支部20多个。1937年10月18日,曾任中共直中特委组织部长的傅贯一和赞皇县委书记马芳庭以工作团的名义回到赞皇,首先领导了“清算粮饷”、反对国民党南逃的斗争,争取国民党赞皇县保安队和县警察武装就地参加抗日,组成赞皇县抗日义勇军,傅贯一任政治部主任,马芳庭任副主任。1937年12月,赞皇县委与上级党组织接上关系,进一步开展群众宣传、建立群众团体和农民自卫队的工作。1938年1月,中共冀晋特委成立,其下设赞皇中心县委,负责赞皇、元氏、高邑、临城4县党的工作。5月,赞皇等4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红五月”运动,使这些县党员的数量有了很大增加。

  卢沟桥事变不久,原中共元氏县委负责人姜纪五、魏儒略,立即将共产党掌握的“壮丁队”改建为元氏抗日义勇军。1937年10月初,吴立人、李鸿年等组成的冀西民训处工作团到元氏,与姜纪五、魏儒略、吴锡彤、刘天玉接上关系。吴立人在国民党元氏县长逃跑、局势失控的情况下,带出县保安队。姜纪五、李鸿年等组建了民众抗日武装。后因县保安队仓皇逃跑,姜纪五、魏儒略随吴立人、李鸿年回到冀西民训处。10月12日,吴锡彤、刘洁之、李宗虞等带领40余名青年辗转于元氏、赞皇山区投奔八路军。

  10月25日,冀西游击总队在皋落镇成立,杨秀峰任总队长。11月5日,冀西民训处和冀西游击总队在八路军配合下,经小岭底进入内邱、临城一带;八路军一二九师夏云飞骑兵营(后改为团)到达临城;三八五旅张贤约先遣支队进入邢台、沙河。从此,三者相配合共同创建冀西抗日根据地。在临城石窝铺,一二九师骑兵团帮助吴锡彤等人成立了元氏抗日游击支队。

  11月初,一二九师骑兵团经临城郝庄到达赞皇院头镇。赞皇县委书记马芳庭、委员董月三等即与其取得联系,第二天骑兵团消灭了秦家庄附近的一股80余人的土匪,接着争取了纪云亭部400余散兵,帮助赞皇县组建了第一抗日游击大队。同时,骑兵团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八路军的抗日政策,了解敌情,熟悉地形,帮助地方建立抗日政权,开辟了以赞皇院头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月底,骑兵团在北马村歼灭前来进犯的日军140余人,缴获机枪10余挺,烧毁汽车18辆;在高邑县西南部消灭了勾结日军的岳兆麟部100余人;在临城消灭了北鸽子井土匪一部。这些胜利,稳定了冀西地区局面,鼓舞了群众的抗战情绪。12月下旬,元氏游击支队从临城开赴本县西部山区,骑兵团及赞皇第一抗日游击大队曾多次配合元氏游击支队打击敌人的进攻和汉奸的破坏活动。到1938年初,骑兵团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南起邢台,北至正太铁路,东到藁城、赵县、束鹿一带。1月上旬,元氏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南佐镇成立。日军调集2000余人的兵力,从井陉、赞皇、高邑、窦妪等地对新生抗日政权实行五路围攻,均被县游击支队和从路东赶回来的骑兵团所粉碎。

  1938年初,八路军赞皇独立团在赞皇成立。不久又以独立团为骨干,成立八路军第二大队,与秦基伟游击支队在赞皇、高邑地区开辟工作。同年五六月份,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及三八五旅旅长陈锡联、政治委员谢富治,率部进入井陉南芦庄、北芦庄、康庄、尖山一带,解散了当地地主恶霸组织的联庄会,成立县抗日自卫队。与此同时,桂干生支队也在井陉(南)、获鹿(南)地区活动,帮助建立了县(区)抗日政府。

  1937年11月5日,冀西民训处带领冀西游击队经马岭关、内邱富家坡一带,开赴临城赵庄、虎道等地,在民训处总部摩天岭组织工作团分赴冀西各县争取友军,分化民团,处决汉奸,消灭“红枪会”;帮助恢复发展党的地方组织,组建抗日政权。原元氏县姜纪五、魏儒略、李介民、刘振帮等一大批中共党员,被派遣到元氏、赞皇、临城等地继续宣传发动群众,扩大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组建抗日群众团体。民训处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组建的。身为教授的杨秀峰及其他领导成员十分重视吸收知识分子参加部队和地方工作,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冀西民训处在临城举办了几期军政干部训练班,培训从各县和冀西游击队各大队选送来的学员,并从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地方选送的学员大多数是村长、青年、妇女、教员等区、村基层干部。这些举措为以后冀西根据地的各项建设打下了基础。

  1938年初,冀豫晋省委派彭涛等人到赞皇,在黄北坪建立冀晋特委,统一领导赞皇、元氏、井陉(南)、获鹿(南)、高邑、临城、内邱、沙河等9县党的工作。彭涛任特委书记,傅贯一任组织部长,马芳庭任宣传部长,李怀珠任军事部长。在冀西,除中共赞皇县委始终存在并坚持工作外,其余各县县委都是在冀晋特委和一二九师工作团的帮助下成立的。1938年初,元氏敌占区共产党组织负责人苏吉村,受特委委托与元氏部分共产党员取得了联系。3月初,由冀晋特委顾卓新恢复了吴锡彬、刘洁之、苏锡龄、智世昌、魏荫南、智玉振等人的党籍,并在南正村召开党员大会,宣布恢复中共元氏县委,苏锡龄任书记。鉴于高邑县党的领导力量较薄弱,3月初,冀晋特委先后派赞皇李敏、梁绪宗到高邑工作。他们在高邑南焦、西马闲、牛家庄等村庄发展党员,为建立高邑县委打基础。同年4月,中共赞皇县委抽调干部,在孤山村成立中共高邑县委,书记为郭春文。1938年5月,冀晋特派以李震为书记的八路军工作团(即井陉路南县委),领导井陉路南党的工作。1938年6月,赞皇县委派刘通海以冀西民训处工作人员身份到获鹿(南)负责党的工作。1939年8月,井陉(南)县委建立中共获鹿(南)区委。各县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和恢复,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人民武装和抗日群众团体有了领导的核心。

  1938年5月,晋冀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在冀西成立,与冀晋特委活动范围基本相同。一二九师游击支队桂干生兼任军分区司令员,张贻祥任政治委员。

  1937年10月,冀西民训处任命了赞皇、高邑、元氏、井陉(南)、获鹿(南)等县的抗日县长,加强这些县的抗日民主政府工作。至1938年3月上旬,实现了辖县县政的统一领导。此时,各县、区、村党的组织系统、县级政权、游击队已基本建立。8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在这里建立冀南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冀西专署),具体领导上述各县的政权工作。至此,晋冀豫二分区作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部分创建开辟工作大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