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第一节 国共合作与促成国民会议运动(二)

时间:2018-12-10 09:41:16文章来源:

  二、开展促成国民会议运动

  为了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早在1923年8月,中共中央即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孙中山接受冯玉祥的北上邀请后,于1924年11月10日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的政治立场,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召开“国民会议”的口号,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主张。11月19日,为支持孙中山北上,推动国民会议的召开,中共中央发表《第四次对时局的主张》,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和主张。从此,在全国掀起了一个以召开国民会议为中心内容的群众运动。1925年2月,为了响应国共两党的号召,推动石家庄地区国民会议促成运动的开展,共产党员张兆丰、郝久亭、杨天然和国民党员李连芳、郝景盛等7人,以国民党正定县党部的名义,印发了《发起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启示》,号召各界群众参加国民会议促成会,以便“促进国家太平,促进我们的幸福,夺回我们天赋的权利”。并宣布成立正定县国民会议促成会。《启示》中说:“我们眼见得中国已变成了资本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了!我们眼见四万万同胞,已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奴隶了!那穷凶极恶的帝国主义,又雇佣了许多军阀、官僚、政客,在国内翻江倒海的作怪,至矣尽矣地压迫百姓,可怜我们的同胞们受着双重压迫,弄得死去活来,无可聊生!若长此拖延下去,真不知伊于胡底!真弄成水深火热的状态也未可知……我们的救星来了,这救星是谁?便是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国民会议’。”
​①《启示》还对国民会议的性质、召开的目的等进行了阐述,指出国民会议的组织是商会、农会、教育会等各团体之代表组织,并强调指出:孙中山先生这种主张是否能实现,那全看“民意”如何。如果我们都起来为孙中山先生摇旗呐喊,为孙中山一致呼吁,也就是争回我们天赋的权利,这样国民会议马上就会实现。通过广泛宣传,国民会议运动更加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响应。3月,在中共天津地执委书记于方舟(直隶省国民党部负责人)和共产党员刘伯庄、辛朴田等人的领导下,正定七中党支部经过积极宣传和紧张筹备,在七中礼堂召开工、农、商、学、兵参加的正定国民会议促成会成立大会。于方舟、刘伯庄等在会上讲了话,号召各界行动起来,支持孙中山,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顺利发展。石家庄的国民会议促成会“为工人所领导之组织,他们于开成立会的那一天,于讲演外,复有千余工人之游行,高举打倒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工人工作八小时等旗帜。”

①中共正定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审办公室编:《正定党的诞生和成长》,第286页。
中共正定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审办公室编:《正定党的诞生和成长》,第286页。
③仁静:《最近北方政治家及民众势力之勃兴》,《向导》第100期。

  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3月1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孙中山之死告中国民众书》,号召全国人民加倍努力,“忠实的继承中山先生的遗志,积极进行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伟大事业。”消息传到石家庄后,正太铁路总工会、正定七中党支部和国民军第三混成旅,在正定七中操场联合举行了孙中山追悼会,工农商学兵各届代表1000多人参加了大会。中共天津地执委书记、国民党直隶省党部负责人于方舟,正太铁路总工会秘书、共产党石家庄地方组织负责人袁子贞,国民军旅长刘月溪,先后在会上发表演讲,阐述召开国民会议的目的和意义,宣传国民革命的政治主张,一致表示要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此后,石家庄地区的国民革命运动,由城镇发展到乡村,进一步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在石家庄地区,从工人到农民,从士兵到青年学生,以及社会各阶层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各地工会、农会、商会、学生会、妇女会等群众团体纷纷响应,组成国民会议促成会。石家庄、正定、井陉等地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后,开展了一系列的集会、游行活动,号召人民组织起来,外御侵略,内反军阀,支持孙中山的国民革命

  但是,这种大好的局面并未持续多久。1926年春,中国政局发生变化。在北方,奉系军阀的势力伸入关内,张作霖与冯玉祥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此时直奉之间虽也有矛盾,但是为了共同对付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南方的革命力量,便在日英帝国主义的唆使和撮合下,达成了暂时的妥协,联合起来,共同向南方的广州国民政府和北方冯玉祥的国民军发起进攻。此时,山西军阀阎锡山也趁火打劫,宣称与奉直合作。3月,晋军占领石家庄、获鹿、井陉一带,奉军占领正定、藁城、晋县、新乐等地,开始大肆抓捕共产党人,疯狂镇压工农革命运动。1926年7月9日,由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组织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为目的的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和支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占领了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由于北伐战争的推动和影响,北方的政治局势有所好转,工农革命运动又以前所未有的声势蓬勃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