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第四节 石家庄城乡中共各级组织的成立(四)

时间:2018-12-07 15:17:39文章来源:

  四、中共正定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成立

  正定,古代曾设常山郡,清代设府治,辖14个县,历来是石家庄地区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城镇。自清末起先后设正定中学堂、直隶省立第七中学、师范讲习所、直隶省立第八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正定七中、八师)等。这里曾是石家庄地区政治、交通、文化的中心。随着铁路的修建和大型工业企业的发展,其中心地位逐渐南移,被石家庄所取代。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中共北京区执委抓住时机,派遣大批共产党员到国民军中。其中,于11月派共产党员张兆丰、郝久亭到该部第三混成旅作军运工作,分别担任参谋长和军需处长。同月,该旅进驻正定,旅部驻扎在正定七中。五四运动时,这所学校的进步学生就进行了驱逐反动校长的斗争。1923年保定育德中学校长、国民党员、开明士绅王国光担任校长后,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在该校广泛开展,进步书刊《新青年》《向导》等在学校流传,为七中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张兆丰、郝久亭到七中后,不仅利用各种机会同学生接触,还不断参加和指导进步学生开展关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罪行的讨论,借此在学生中宣传党的主张和马列主义思想,启发他们的觉悟,从中发现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以及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年底,他俩介绍了杨天然(后脱党)、尹玉峰、高克谦、裘树藩、于荫连(后叛党)五人入党,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正定直隶省立七中支部。接着又介绍了邢克让、马增玉、梁志超等人入团,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定直隶省立七中支部,书记邢克让。之后,由于张兆丰在部队工作,流动性较大,不便长期直接领导七中的工作,将正定七中党团关系介绍给保定育德中学。同时,派杨天然到保定育德中学与张廷瑞取得联系(张兆丰曾任育德中学教务主任),育德中学党组织又向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报告了情况。次年3月,中共天津地执委书记于方舟到正定视察工作,批准了七中成立的党支部,书记杨天然,组织委员尹玉峰,宣传委员高克谦。正定七中支部建立后,积极贯彻中共三大会议精神,发动群众开展工农运动,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发展革命力量,推动国共合作。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正定七中支部在七中礼堂召开追悼会,正在正定视察工作的于方舟等人出席了大会。会后,根据于方舟的指示,将七中支部改为中共正定特别支部委员会,青年团也改为正定特支,仍受中共天津地执委领导。

  五卅惨案后,中共正定特支书记杨天然调往河南工作,高克谦调正太铁路总工会,裘树藩、梁志超到黄埔军校学习,特支只剩下尹玉峰一人。中共天津地执委将正定共青团特支合并于中共正定特支,党团共同开展活动。
随着国民会议运动和五卅运动的高涨,正定县共产党组织得到较快发展。3月,尹玉峰、高克谦介绍了正定裕华鞋庄工人郝清玉等人入党,建立第一个工人支部。此时,正定特支也由七中移往裕华鞋庄办公。尹玉峰、于荫连介绍师范讲习所学生周克敬入党。暑假后周克敬到高家营高小任教,发展了教员李杰和韩作楷入党,还在学生中发展了几名团员,建立了党、团支部。于荫连在七中毕业后与丁节文(保定二师毕业)到正定吴兴第三高小任教,发展吴兴小学教员王克绪,学生王作栋、黄庆祺、赵文珠、李润祥入党,建立了党、团支部。七中学生阎步州,暑假回到家乡北豆村,与在保定二师和甲种工业学校读书的学生党员祁清俊、阎怀聘发展阎洛振、阎福玉、祁洛显等人入党,建立了石家庄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1925年10月,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建立后,正定党组织改由北方区执委领导。12月,中共北方区执委委员、共青团北方区执委书记萧子璋来正定视察工作,尹玉峰陪同到高家营高小了解情况,研究了平民夜校和农民协会的工作,并根据中共北方区执委通告第十五号关于组织问题的指示,于当月上中旬,将共青团正定特支改为中国共产党正定地方干事会(党、团合并),书记尹玉峰,组织委员刘子奇,宣传委员马增玉,领导正定七中、鞋工、高家营高小、吴兴高小和北豆村5个党支部,有党员20名。
​①共青团员发展到30余名。

①《北方区委关于组织机构建设的意见》和《肖(萧)子璋巡(视)正(定)组建干事会和对工作的十项要求》载《正定党的诞生和成长》第284页、第290页。

  为了加强党的组织领导,1926年1月,根据中共北方区执委指示,组建中共正定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尹玉峰,组织委员刘子奇,宣传委员马增玉,团地执委书记由刘子奇兼任。其组织活动范围为正定、藁城、获鹿、行唐、灵寿、无极、新乐、元氏、赞皇、栾城、高邑、晋县、平山等14县。4月,中共正定地执委为便于指导群众运动的开展,建立了经济斗争委员会、教师委员会、学生委员会。与此同时,成立正定学生联合会,以吴兴、高家营、韩通3所高小师生为骨干建立了正定小学教师联合会;农村中的平民夜校、农民协会、戒烟酒会、勤俭会等群众团体也纷纷建立起来。在五卅惨案一周年时,正定地执委领导青年学生和各界群众开展了反日宣传,并到“庆升阁”商号查抄了日货。

  1926年6月,正定地执委根据教育界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夺取县教育会的领导权、驱逐教育局长高肇绅的斗争,并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同年7月,正定地执委为了便于工作指导,以滹沱河为界,将正定县划为南北两个区,设南北两个工作委员会。南部工委书记阎洛振,团委书记张明显;北部工委书记郝清玉,团委书记王作栋。10月,郝清玉以卖书为掩护,到新城铺开展党的活动,发展共产党组织。至1926年冬,新城铺党支部在本村开办4所平民夜校,入校农民达300余名,党员发展到40余名。支部成员亲自讲课,教唱革命歌曲。同时,除在本村发展党员外,还在东咬村、中咬村、小邯村、小吴村、北辛庄等村和新乐县的蔺渠、齐同,以及藁城县的杨马村、镇南、奉化、朱家庄等村发展党员,建立支部。正定县大西丈村共产党员李元到藁城县南席村,发展了贫苦农民赵志学、田树春等6人入党。到1927年2月,南席村的党员发展到30名,建立了党支部;正定西庄屯共产党员牛福祥到藁城城内第一高小附设师范班上学,介绍了马玉堂、岳有志等人入党,建立了中共特支。特支成立后,工作十分活跃,党员们经常在晚上或星期天到滹沱河滩开会,讨论形势,研究组织发展问题。七中学生党员杨文瑞,回藁城北部地区家乡一带,发展了高怀山、杨瑞祥等小学教员入党。他们利用“平民夜校”吸收贫苦农民入党。曾先后在三丘、杨马村、小果庄等村建立了党组织,为中共藁城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1926年秋,七中学生赵玉祥毕业后,受中共顺直省委派遣,带着建党任务回家乡井陉县东元村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党的组织,先后介绍了赵玉山、贾德昌、贾德功、张栋、赵吉华、李悦民、董希儒、孙雨培等人入党,建立了井陉县第一个党小组。到1927年初,井陉县的党员发展到20多名,遂将党小组改为中共井陉特支,赵玉祥任书记。此后,在中共井陉特支的领导下,党组织在井陉的农村、煤矿和学校得到迅速发展。到同年7月,全县已发展党员50余名,在特支的基础上组建中共井陉县委,书记赵玉祥,委员李悦民、董希儒、孙雨培等。正定地执委所属党团组织得到迅速发展。1927年6月,中共顺直省临时委员会建立后,正定党组织即归其领导。临时省委将中共正定地执委改为中共正定县委员会,与此同时,团正定地执委亦改为团正定县委。这时,中共正定县委领导2个工委,24个基层党支部,有党员140名;团正定县委下属2个工委,88个基层支部或小组,有团员400名。原正定地执委所辖之藁城、栾城县的党组织因距正定较近,且本县无统一组织,继续由正定县委领导,原所属之井陉等县的党组织不再隶属正定县委。同年6月,中共正定县委利用县城庙会之机,发动了有万余农民参加的示威游行,反对奉系军阀预征1928年的“上忙”税和附加的“讨赤捐”。7月,县委机关驻地裕华鞋庄遭到奉系军队破坏,斗争环境日益残酷。之后,县委又在府墙东街开办了正新书局,作为县委机关,继续秘密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