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了不起的石家庄——这里“提供了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范例”

时间:2019-01-28 10:09:51文章来源:

  1949年7月21日至8月9日,石家庄市召开了首届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新中国诞生前大城市同类会议中最早的一次,也是我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向城市和中心任务由战争转变为经济建设的历史见证。它开启了地方政权民主建设的先河,提供了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范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47年11月,石家庄获得解放。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城市政权,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它承担着一系列非凡的使命。民主建设是其中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关于民主政权建设,重要的一环是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产生自己的政府机构。
 
  1947年12月16日,刘少奇在对石家庄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要在半年内正式选出区、街政府,一年内选出人民代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组成正式的民主政府。”并且提出了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四个条件:第一,有群众的基本组织,如党的组织和工会、青年团、贫民组织等;第二,已把区、街的下属政权组织建立起来;第三,公民登记完毕;第四,完成了必要的立法工作,如选举法、政府组织法等。
 
  1948年元旦,在石家庄各界人士座谈会上,市长柯庆施在讲话中明确宣布:“现在的政府是临时的”,条件成熟后,“要由全体公民由下而上选举”。
1949年4月,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召开石家庄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及代表选举办法的决定》。4月5日至5月1日,全市进行了普遍选举,共选出人民代表130名。为了调动社会各阶层和各方面特别是工商业者的积极性,市政府又决定增聘社会各方面的代表30名,代表人数增加到160名。
 
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选票
 
  经过近半年的准备,1949年7月21日,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影院召开,有149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就市政建设、文化教育、公安司法、社会救济等方面的500多件提案进行审议。
 
  为让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觉醒,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力。市政府将许多高音大喇叭安放在大街小巷,实时播放人民代表大会会场情况。据1949年9月5日《人民日报》文章《从一个会议看一个人民城市的成长——记石家庄市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记载:大会进行期间,会场动态和代表发言都通过广播传达全市,在街头放送器下面,时常拥着一群群听众,边听着,边谈论着。
 
《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汇刊》,记录了当时会议的盛况
 
  随着人民代表的发言从大街小巷的喇叭中传出,人们对选举变得极为关注和热情,全市人民都卷入了这个巨大的民主浪潮里。7月29日,大会转入提案审查阶段,收到各阶层人民的提案四百八十多件。提案五花八门,但全部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提案很多是写在一个小纸条条上,也有的写在香烟盒上,有的直接对代表说:“咱提个议,给咱带到大会上去。”这些提案都受到大会的重视,或是列入提案讨论,或是由政府给予解答。
 
  大会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照顾到各革命阶级的利益,先后通过关于工商业、税务、市政建设、文化教育、司法、职工劳资、妇女等13项重要决议案。以无记名投票和差额选举的方式,选出25名政府委员,组成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由政府委员会选出市长刘秀峰、副市长臧伯平。大会体现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有5名民族工商业代表和1名少数民族代表被选为政府委员会委员。
 
参加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员在会场外合影
 
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
 
  8月9日, 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完成了预定任务,胜利闭幕。闭幕式上,当选的政府委员,在市长刘秀峰的带领下,登上主席台,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刘秀峰市长在闭幕词中着重指出:“我们要把石家庄建设好,必须依靠老百姓,没有老百姓的努力,任何政府委员也办不到的。”
 
  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在石家庄是第一次,在新中国诞生前各大城市同类会议中也是最早的一次。正如当时的《人民日报》所指出的那样,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提供了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范例”。体现了人民自己当家做主,在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人民日报》对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报道
 
  大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放手实行民主,团结了各界人民,进一步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的联系;第二,贯彻了毛泽东提出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四面八方”政策思想,给石家庄尔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