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来自石家庄的红色电波——矿区天户村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时间:2018-08-27 10:40:39文章来源:

  1948年5月,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跟随党中央来到西柏坡。因遭到敌机轰炸干扰,党中央决定将电台迁往石家庄井陉矿区,并划拨百两黄金,扩建成国际广播发射台,地点设在井陉矿区的天户村。

 
井陉矿区天户村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旧址  
 
白手起家建电台
  领导建台的是无线电专家李强,其他同志不懂无线电,李强就给大家上课讲解,买来书边学习边工作。当时设备奇缺,只有一部从张家口带来的破旧的日本造广播发射机,李强就把大家分成几个组,懂行的画图搞设计;不懂的学习,跑出去找器材。
 
  据参与电台建设的吴展回忆:“我与卢克勤同志骑上自行车,向刚刚解放的石家庄疾驰而去,找到一部分小铁轨,随拉煤火车运送回来。”
 
  卢克勤在回忆中讲:“当时的矿区领导王千竹十分重视并竭力支持电台工程建设。我们到井陉煤矿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到废料堆里找钢材,在废料堆里发现了一架报废的洗煤机,上面有可用作65米高自立式铁塔用的角钢。”“我们在煤矿仓库里又找到一批角铁,矿上的机修车间为我们加工需要的零部件。”
 
  确定天线和铁塔位置的是延安自然科学院的王甲纲,他经过经纬度的计算,绘制出以天户为中心的世界大圆图,确定了天线定向的方位。经过反复考虑、研究,决定用小铁轨组合方式建4座50米高的拉线式铁塔,用来架设菱形天线,支持对伦敦、巴黎、欧洲的广播;用角铁方式建立2座65米自立式铁塔;再用木杆组合方式建立3座65米高的拉线式“木塔”,用来架设阵列天线;还有4个20米高木柱支持的一幅对南京、上海广播的单菱形天线和一幅独柱伞形无方向性天线。这些塔,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但基本上解决了发射功率不足的问题。
 
  在克服了物资匮乏、敌机轰炸等不利因素外,一座新的大功率能对国外广播的短波发射台终于在天户村建成。电台名字仍叫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电台的建成凝结着老一辈革命家为发展新中国广播事业表现出的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责任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今天仍是我们学习效法的榜样。
 
红色电波助力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期间,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出了毛泽东的评论《国民党军队北线总崩溃在即》。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命令傅作义偷袭石家庄。当时石家庄兵力空虚,党中央和毛泽东利用电台和其他宣传工具导演了一场现代版“空城计”。
 
  1948年10月25日至31日,电台连续播放《蒋傅匪军妄图实袭石家庄》《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还击蒋傅进扰》《评蒋傅匪军梦想偷袭石家庄》等文章。即将进犯石家庄的国民党九十四军军长郑挺锋走到半路听到广播后,大为吃惊,迅速报告傅作义:“昨晚听了广播,得知对方对本军此次袭石行动,似有警惕。彼方既有所感,必然预有准备,袭击恐难有效。” 就这样,傅作义10万大军一枪未放就都撤了回去。
 
  淮海战役期间,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瓦解敌人士气、攻破心理防线上继续发挥巨大作用。播发由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解放军总部给黄维兵团的最后警告》《刘伯承、陈毅将军给黄维的命令》《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等稿件,敦促他们放下武器,停止抵抗。许多国民党中下级军官和大批士兵军心动摇,纷纷缴械投降。黄维兵团的一个军长被俘后回忆说,每逢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就感到特别尖锐,犹如四面楚歌,惊心动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转播台
  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抽出一部分人员随军进入北平,接管了设在西长安街上的国民党当局的北平广播电台。2月14日,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向全国播出了《北平人民庆祝解放特别节目》,全面报道了北平20万人民集会庆祝解放的喜悦情景。3月23日,又向全国播发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3月25日,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向全国播音。
 
  留驻天户村的电台因为设施完备,技术精良,被廖承志和李强领导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命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第一转播台”,后改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转播台”。在以后的四年时间里,天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转播台一直承担着转播任务,直到1953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才将全部人员、设备迁出天户村,天户村至此停止转播,完成了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